我國迄今水下考古發(fā)現的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古船,11月25日由“奮力”輪護送從長江口橫沙水域返回黃浦江畔,“安家”于擁有120余年歷史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新華社記者從長江口打撈現場到入塢儀式現場,見證百年古船“回家”路。
古船打撈時間原定于11月21日至23日之間擇機開始,受天氣、海況等因素影響,提前至20日晚上開始。11月20日下午1點半,我與同事們在上海博物館門口集合,奔赴崇明橫沙港,通過接駁交通船,在天黑之前登上了燈火通明的“奮力”輪?!皧^力”輪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長約 130 米,寬 34 米,船兩端有同步提升裝置,船中部開口并自帶一個長56米、寬20米的巨大“月池”。它集提升、運輸、進塢、卸載等功能于一體,可以直接將長江口二號古船從海底提升并牢牢嵌入月池,運輸卸載到上海船廠1號船塢。
11月20日晚8點左右,“奮力”輪開始提升古船。 “奮力”輪中央敞開的巨大“月池”中,逐漸出現許多快速旋轉翻涌的水渦,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操控著兩邊的提升裝置。21日凌晨零時40分,在此起彼伏的快門聲中,長江口二號古船斷裂的桅桿頂端露出了水面!
11月21日,工作人員下水給桅桿“穿上”保護衣。
11月21日,工作人員下水給桅桿“穿上”保護衣。
這次打撈采用世界首創(chuàng)的“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被形象地比喻為“抓娃娃”。海上現場作業(yè)階段,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主作業(yè)船“大力”號在古船四周放下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柱沉箱,把總重量1萬余噸的古船和泥沙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來、提升出水,嵌入另一艘特制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的中部開口月池。我用無人機拍攝了下面這張照片,直觀地展示了這項技術。
11月21日清晨拍攝的“奮力”輪“懷抱”古船的畫面。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員綁扎固定古船船體。
凌晨時分只有桅桿出水,到清晨時更多船體出水。古船的纜繩、艙體等裹著厚厚的淤泥,傳遞著這艘船的百年滄桑。
11月25日,這艘沉睡150多年的古船,被整體遷移至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安家”,后續(xù)考古工作將逐步展開。這是我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事件,其在科技層面取得重大突破,為世界水下考古貢獻了中國技術、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考古專家表示,相關考古結果有助于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情況。期待未來長江口二號古船這顆“時間膠囊”,能為我們揭開更多未解之謎。
11月25日,“奮力”輪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可虾4瑥S舊址1號船塢,準備進塢。
11月25日,“奮力”輪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進入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
我在這次長江口二號古船“回家”報道中,主要負責“奮力”輪從橫沙碼頭啟航到抵達位于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全過程的拍攝工作。由于“奮力”輪本身并不具備動力系統(tǒng),需要拖船牽引完成這次行程,預計航程時間會在12小時左右,為了能完整記錄下古船回家路,我按照計劃提前一天抵達橫沙碼頭登船。
11月24日,空中俯瞰??吭跈M沙碼頭的“奮力”輪(右)。
11月24日,第一次在碼頭見到高聳入云的“大力”號起重船。
11月24日晚11時許,“奮力”輪在拖船牽引下啟航。為了保護古船在運輸過程中不受損壞,拖船行進速度很慢,預計將在11月25日6時30分許到達吳淞口水域。日出前,我登上了“奮力”輪船尾甲板,這里相對寬敞,適合無人機起降。無人機起飛時發(fā)生偏移,我及時調整方向快速升空,在“奮力”輪經過吳淞口標志燈塔時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性瞬間。
11月25日,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奮力”輪,在拖船牽引下航行在吳淞口水域。
11月25日,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奮力”輪航行在黃浦江楊浦濱江水域。
有了之前在吳淞口飛無人機的經驗,我以為拍“奮力”輪抵達楊浦濱江水域時,一定萬無一失,卻還是忽略了楊浦濱江水域兩岸高樓以及更密集頻繁的航道無線電干擾。加上拖船速度的提高,無人機在完成任務降落時還是發(fā)生意外,折斷了兩根螺旋槳,讓我心疼不已。
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已打開閘門,完成灌水,靜候長江口二號古船(11月23日攝)。
此次采訪,我跟隨崇明海事局橫沙海巡執(zhí)法大隊的海事船前往打撈現場拍攝。11月20日晚上7點,我抵達距離古船打撈現場650多米的位置。
11月20日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現場。
11月20日晚八點半左右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現場。
為保證古船打撈絕對安全,海事船無法繼續(xù)接近打撈現場。因為打撈現場沒有網絡信號,我在使用200-600mm的鏡頭拍攝完畫面后立即返航,第一時間將稿件傳回,爭取時效。
11月25日,“奮力”輪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可虾4瑥S舊址1號船塢,準備進塢。
11月25日,“奮力”輪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可虾4瑥S舊址1號船塢,準備進塢。
約兩個月前,我和同事來到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拍攝了長江口二號古船部分已清理出水的陶瓷器。其中有清同治景德鎮(zhèn)窯綠釉杯,兩只螃蟹構成的寓意金榜題名的“二甲傳臚圖”杯,體形碩大的“嫁妝瓶”……這些文物跨越時空呈現在我們面前,栩栩如生。
8月23日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的“二甲傳臚圖”杯。
11月20日清晨,我從橫沙碼頭出發(fā),乘船于中午抵達“大力”號,“大力”號旁的“奮力”輪是打撈工程船,正在緊張作業(yè)。當天下午,我在“大力”號尋找到了一處可以拍到“奮力”輪打撈古船的高地,拍攝了一張高空視角的圖片。
11月20日在“大力”號上拍攝的等待作業(yè)的“奮力”輪。
當晚,我在拍完“大力”號的畫面后,登上了“奮力”輪,拍攝古船打撈。文物出水的時間有一定隨機性,外界環(huán)境風浪大小都會影響到打撈進度。我和同事在不同角度和景別上相互配合,拍到了古船出水的瞬間。
11月21日拍攝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桅桿出水畫面。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員進行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作業(yè)。
11月25日是古船入駐百年船塢安“新家”的日子。我和同事一早來到楊浦濱江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附近,早早地登上正對船塢的一處工地高樓上的點位。我想要抓住的“決定性瞬間”是古船進入時的噴水慶祝環(huán)節(jié)。輪船移動很慢,而噴水這一瞬間不會持續(xù)太久。我在布設好設備后,時刻觀察輪船行駛路徑變化,等待抓取那一時刻。同時,我用延時攝影記錄了古船入塢的全過程,同事們也通過航拍記錄了古船各種角度姿態(tài)的畫面,為后續(xù)制作視頻做準備。
11月25日,“奮力”輪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進入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
11月25日,“奮力”輪裝載著長江口二號古船進入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現場噴水慶祝。
據介紹,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將搭建“考古大棚”,預計于2023年10月前建成。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也將啟動籌建。作為首批創(chuàng)建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核心區(qū)域,楊浦百年船塢將“變身”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將在此逐步揭開這艘清代沉船的諸多未解之謎。
策劃:蘭紅光、王建華
統(tǒng)籌: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金立旺、方喆、丁汀、王翔
編輯:程婷婷、方欣、李夢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