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北京冬奧會閉幕之際,新華社推出大型紀錄片《盛會華章》,從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回眸1990年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2008年首次舉辦奧運會。30多年來舉國奮進的體育征途,見證了我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紀錄片中,許多受訪嘉賓都談到了這三大賽事對他們、對中國、對世界產(chǎn)生的影響。我們陸續(xù)推出紀錄片嘉賓訪談,包括“雙奧”開閉幕式總導(dǎo)演張藝謀,1990年北京亞組委秘書長、2000年北京奧申委秘書長萬嗣銓,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2008年北京奧組委執(zhí)行副主席蔣效愚,中國香港奧委會會長、國際奧委會名譽委員霍震霆,體操奧運冠軍、李寧品牌創(chuàng)始人李寧,原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主任馬國力等。希望從他們的個人記憶中,喚起大家的集體記憶。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70余載歲月,中國體育發(fā)展也隨之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從“亞運成功”到“眾盼奧運”,從“北京歡迎你”到“一起向未來”,作為中國體育發(fā)展的見證者,原北京市政協(xié)副主席、1990年北京亞組委秘書長、2000年北京奧申委秘書長萬嗣銓經(jīng)歷過新中國初辦洲際大賽的“摸索前進”,也體會過初次申辦奧運失利的苦澀滋味,更是曾與薩馬蘭奇一起騎自行車逛北京……
圍繞中國體育發(fā)展這一話題,新華社記者對萬嗣銓、原北京市政協(xié)副主席閆仲秋進行專訪,記錄下1990年舉辦亞運會、申辦2000年奧運會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對萬嗣銓(簡寫為“萬”)、閆仲秋(簡寫為“閆”)的采訪實錄(采訪時間:2021年10月):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那個時候很多人對于我們舉辦亞運會有些不理解,我聽說當時萬主席做了一個特別有名的報告,統(tǒng)一了大家的思想,請您講一講當時做報告的背景和內(nèi)容?
閆:80年代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年代,是一個激情的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各行各業(yè)都往前走。其實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要辦亞運會,同時實際上亞運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洲際性的綜合運動會,所以它的意義還是很大的。當時(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社會各界對亞運會的不理解,很多人講,我們這么困難,為什么要辦亞運會?當時就在(北京)市委會議室,萬主席面向新聞媒體和宣傳口做了一個報告。我記得當時萬主席講了以后,在社會上影響非常大。
萬:第一次聽一個人侃山,沒稿子,侃了三四個鐘頭,當時這件事情本身就引起轟動。
閆:當時萬主席是沒有稿子的,(萬主席)就拿了兩張紙擱在那,而且都是講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特別是提到比如各方各界人士捐款,講到動情之處,萬主席在現(xiàn)場熱淚縱橫。所以很感動那個片段。
1990年2月22日,北京百萬莊小學(xué)二年級的30多名小學(xué)生冒著寒風(fēng)來到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會集資部,將平時積攢下的零錢捐獻出來,為亞運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華社記者趙迎新攝
問:當時我們處在一個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硬件軟件都比較落后,要籌備亞運會這樣一個國際賽事,您現(xiàn)在能不能回憶一下當時我們主要面臨哪些方面的困難?
萬:籌備亞運會開端的時候,一個很大的困難是經(jīng)費問題。因為這筆費用第一到底應(yīng)該怎么來估算?需要正確地估算;第二(經(jīng)費)從哪里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一開始有點發(fā)愁。第二件事情是到底要建多少個場館,才能滿足運動會的需要。特別是有多少遺產(chǎn)可以留下來,這也是很值得推敲的問題。
?。ㄟ€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就不知道亞運會該怎么辦,學(xué)不著,就只能自己去摸索。甚至于找當時的國家體育總局的領(lǐng)導(dǎo),打聽他們參加世界上其他運動會的時候,怎么睡的,怎么休息的,怎么練習(xí)的?都問清楚,好借鑒他們好的一些想法,改進我們的工作。所以,當時是一邊摸索一邊前進,所以很費勁。
具體來講,小例子一個:當時運動員用的毛巾,用的洗漱用具,包括咱們旅館里的用具,哪去弄去?最好是跟北京市旅游系統(tǒng)借,因為我們用了沒幾天就不用了,運動員也不會帶走。事實上后來靠他們(旅游系統(tǒng))支持,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定)標準也很難,就是運動員吃喝到底一天多少銀子才能解決。一般運動員的標準這個也很難測算。后來好在有一條是拿在我們手里頭的,在組委會手里頭。運動會不需要場租,也不需要電費,也不需要水費,這個費用節(jié)省了以后,運動員那邊的費用就可以提高一些。這樣就解決了經(jīng)費問題。
問:在籌辦過程中克服了這么多困難,9月22日到了交卷的日子,當時您的心情如何,有沒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萬:(亞運開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知道了什么叫腿軟?亞運會要開幕了,(工作人員突然)告訴我,主席臺對過看臺后頭的燈滅了。開幕式前7:20的時候短路了。因為萬一真要是沒電的話,我作為體育場(主管)的人,我連麥克風(fēng)都沒有,我們怎么去指揮?還好后來調(diào)查回來告訴我,沒事了,修復(fù)了。(原來是)旁邊有個工廠在做試驗,把這幾路電給鬧憋了,然后趕緊去修復(fù)。我聽到修復(fù)以后,就一屁股坐在臺階上。什么叫腿軟,這就是腿軟,我真的是嚇壞了那天。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圖為開幕式現(xiàn)場。新華社發(fā)(資料照片)
問:您還記得1993年“9.23”投票那天宣布結(jié)果的時候,您當時在蒙特卡洛,有什么讓您記憶深刻的事嗎?
萬:(我們事先約定好)看最后一輛車,看何振梁坐在哪兒,用什么表情來告訴我,申辦成功還是不成功。下著雨,我和路凡打著傘在露天待著,看他們車走出來,一直到最后一輛車出來,是輛吉普車,何振梁坐在后排中間,低頭,一點表情都沒有,車從我旁邊開過去,(我就知道)失敗了。因為成功了,他肯定會跟我招招手什么的,因為他知道我在外頭等他(這是約定好了的)。
1993年9月23日,北京申奧失利后少女合唱團的孩子們傷心落淚
問:亞運會之后,我們第一次申辦2000年奧運會,當時您也是奧申委的秘書長,那次申辦有沒有讓您覺得值得回憶的事?
萬:實際上最叫人要回憶的,或者是想回憶的,就是兩票之差到底是誰(沒投我們票)?真正想知道答案,就是這個問題,到底是誰?老琢磨這個事。到現(xiàn)在還沒琢磨開,因為我們沒法證明,我就算取得很多旁證,我也無法去證明就是這個人沒投我們票。也可能由于(曾經(jīng)有)兩票之差,大家(才)更珍惜(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吧。
問:現(xiàn)在回想起來,二位覺得第一次申辦奧運會雖然失敗了,是不是也有一些積極的意義?
閆:所以當時還提出,叫“五星邀五環(huán)”,中國第一次申辦,確實體現(xiàn)出中國人民對奧運會還是有很深的感情,有深深的渴望。實際上中國的第一次申辦,我現(xiàn)在覺得想想也挺悲壯的。當時美歐聯(lián)手遏制中國,當時大的環(huán)境我們都知道,對吧?是非常惡劣的。所以在這種條件下,中國能夠申辦奧運會,實際上就跟我們當時(申辦)奧運會的口號叫“開放的中國盼奧運”(所表達的一樣),是吧?當時還是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要跟世界融合的這種心態(tài)。最后總結(jié)時,(時任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吳建民說了,“雖然兩票之差我們失利了,但是取得了比我們的實力還要強的結(jié)果”。這就是歷史,歷史沒有如果。
問:1993年申辦失利以后,我們后來選擇申辦2008年奧運會,二位覺得到2001年再申辦的時候,在籌備組織上和北京亞運會相比有什么不同?
閆:第一次申辦(失利)之后,據(jù)說薩馬蘭奇帶信兒說希望中國繼續(xù)申辦。我首先感覺到我們申辦奧運以后,北京的基礎(chǔ)條件各方面比亞運會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93年我們申辦的時候,當時北京的基礎(chǔ)設(shè)施環(huán)境,包括我們的軟件,包括比如說我們的通信等,跟悉尼一比,包括我們的環(huán)境,確實差了很多。等于是我們到了2001年,也就是過了8年以后,我們申辦(奧運)成功以后,北京的基礎(chǔ)條件已經(jīng)有了很大改善。當時的狀態(tài),包括經(jīng)濟實力也增強了很多,所以跟亞運會(相比)來說確實上了一個大臺階。
問:在和國際奧委會的交往當中,有沒有什么事情是讓您印象特別深刻的?
萬:那個時候希望給國際奧委會送份禮物,想半天沒想出好東西來。愛新覺羅·啟驤,是跟我同一屆的同學(xué),我就想到了他。(他是)雍正那一系的(子孫),他寫一手我非常喜歡的楷書,好看極了那字寫得。后來就請他把《奧林匹克憲章》用中文(謄)寫了一遍,用中國傳統(tǒng)的書法裝訂(方式裝訂好),作為中國奧委會送給國際奧委會的禮物。這個禮物獨一無二,是很精彩的一份東西,現(xiàn)在還在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里放著呢。
問:聽說當時薩馬蘭奇1993年5月來中國的時候,您還陪他在天安門廣場騎自行車來著,能不能回憶一下?
萬:薩馬蘭奇騎自行車確有其事。他自己提出來的。自行車是從西單商場臨時借來的,起點我記得是(人民)大會堂,整個繞天安門廣場一圈,我對他騎自行車繞(天安門廣場)一圈覺得太好了,太精彩了,非常友好。所以我經(jīng)常用這個例子來說明,薩馬蘭奇對中國是友好的。
1993年5月10日,薩馬蘭奇在天安門廣場騎自行車
問:到2001年投票的時候,和第一次申辦時大家的心態(tài)是不是又不一樣了?
閆:我們93年去蒙特卡洛的時候,奧申委高層領(lǐng)導(dǎo)們,心里是忐忑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第2次申辦(去莫斯科時)確實是充滿了信心去的,覺得我們一定能贏。在我們第二次申辦成功以后,當時在(莫斯科)中國駐俄羅斯使館搞了兩個(慶祝)會。(時任奧申委體育部副部長)張秋平帶了一瓶93年在蒙特卡洛買的法國的酒,(原來)是準備第一次申辦成功在那兒打開瓶蓋喝的,結(jié)果第一次沒成功,留著(這瓶酒)一直帶到莫斯科,大家在一起開了那瓶酒。我個人覺得,中國的兩次申辦一定要放在一起看,沒有第一次不會有第二次,再往前追溯的話,我覺得沒有亞運會就不會有后來的一切。
2001年7月13日,閆仲秋、張秋平等兩次申奧老戰(zhàn)友在莫斯科暢飲1993年在蒙特卡洛買的那瓶葡萄酒
?
出品人:許基仁、陳凱星、鄒聲文
制片人:周杰、薛劍英、齊慧杰
監(jiān)制:江紅、彭東、曹劍杰
統(tǒng)籌:李麗、焦旭鋒、姬燁
記者:江紅、王楚捷、高萌、張逸飛
剪輯:錢程、王楚捷、解坤冰
攝像:王保平、湯驚雷
編輯:梁金雄、王楚捷、黃緒國
新華社體育部、新媒體中心聯(lián)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