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上圖為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嘎爾瑪村治理前的坡面(3月8日攝,若爾蓋縣自然資源局供圖),下圖為嘎爾瑪村治理后的坡面(新華社記者王曦8月23日攝)。
初秋的四川若爾蓋大草原青中透黃,但在阿壩州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內,大片裸露的基巖卻寸草不生,只有部分椰絲毯覆蓋下的地表萌發(fā)出小草的嫩葉。由于過去開采石料等原因,草原上留下了一片片裸露的基巖,植被恢復難度非常大,嚴重影響黃河上游生態(tài)環(huán)境。椰絲毯的利用,為草原復綠提供了新方法。
椰絲毯是將椰殼纖維加工制成的毯狀材料。它的結構緊密、防腐蝕性強,能有效緩解濺蝕,抑制水土流失,有優(yōu)良的邊坡防護功效。此外它還可生物降解,“完成使命”后自然分解成有機肥。
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嘎爾瑪村的草原生態(tài)修復項目已完成近三個月。披堿草、老芒麥、高冰草和黑麥草等從椰絲毯織成的小方格中破土而出,最高已近半米,成為攻克生態(tài)修復難點、治愈草原“傷疤”的希望。
新華社發(fā)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