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2/26 17:22:31
来源:环球网

梁晓声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

字体:

  著名作家梁晓声重磅新作,《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数十年文化观察积淀,呈现千年中国文化形成特质,满含大师毕生文化思考集成。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后,从文化视角切入,全新深度解剖中国人文化心理基因及演变。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世间》中人物建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逻辑。

  中华文化的长河从容不迫、千回百转地流淌至今。每当我们遇到人生挫折和民族危机之际,都能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和“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地度过,并由此塑造了中国人既温柔敦厚又忧勤惕厉的民族性格。中国文化非常奇特,从没有中断过,只是内容日新月异。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思想就影响甚大,汉代以后,更成为我们的主流思想意识。儒家经典重人伦、重教化、重道统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

  作者以时间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之上,缀满了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之瑰宝,诗词歌赋、文学戏曲、音乐歌曲、绘画书法等,撷取了每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门类加以介绍。而“介绍”两个字并不足以概括这本书的力量。作者把它们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力图揭示其文化内涵和意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何以产生,何以存在,何以发展。

  优秀的文化,是人心灵的养分,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而泛娱乐化的文化,又往往显得“品相不佳”。在梁晓声看来,大众接受好文化的影响,要扎进文化研究的厚土里,来探讨中国各时期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代表人物,梁晓声一直在以自己的创作节奏,观察生活,体会现实,捕捉时代的变化带给个人和生活的新特质。回顾小时候首先是审美启蒙,这来自于家里一床被子的被面上,印着的相伴而游的鸳鸯;也来自于母亲从外面捡回的一张画有喜鹊和梅花的年画;还来自于小时候包月饼的画纸,上面印着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正是这些最朴素的事物,吸引着梁晓声主动探求,推开那扇精神世界的大门。

  文化包罗万象,解读也具有个性化。梁晓声更像是一个记录者,以自己的经历与记忆为视角,文化是他刻画的对象,这样的间离效果,始终有“我”的目光和审视。于是,循着这样的轨迹,看到了极具梁晓声特色的世界:小人书《中锋在黎明前死去》《七把叉》《从地球到月球》让他知道了“美国故事”;电影《战火中的青春》让他爱上了电影;话剧《狗儿爷涅槃》《等待戈多》让他耳目一新;歌曲《信天游》中的“我低头,向山沟”让他每每泪不能禁……在这个层面,梁晓声跳离出评论者的身份,向读者坦诚自己如何一步步拉近与文化、文学的距离,显然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探寻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与人生哲理,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历史与文化脉络紧密相连。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文化的根始终在我们内心扎下深深的烙印。《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不仅是对中国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之路的展望。通过作品,更能体会到在探索文化的同时,也是在探寻自我的意义。重新审视中国千年文化,感受到它的宽度与广度。

【纠错】 【责任编辑:刘勉】